每日讀禱

Divine Reading

2025-11-23

歡喜快樂(2)

哥林多後書 第7章



作者:謝明昇牧師

一、唱一首詩歌敬拜神 (3分鐘)

聆聽一首詩歌,預備心領受神的話

二、讀一段經文:讀三遍後開始默想 (5分鐘)

【哥林多後書七8-11】:「7:8 我先前寫信叫你們憂愁,我後來雖然懊悔,如今卻不懊悔;因我知道,那信叫你們憂愁不過是暫時的。7:9 如今我歡喜,不是因你們憂愁,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。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,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。7:10 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,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,以致得救;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。7:11 你看,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,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、自訴、自恨、恐懼、想念、熱心、責罰( - 或譯:自責)。在這一切事上,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。」

感想:保羅從提多所帶來的消息,他繼續為許多事歡喜快樂。這時候一一地傾倒出來告訴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姊妹。

1、他的信所帶來的憂愁是「暫時的」(v8)
這是保羅朝思暮想的事,他好害怕他的信帶給哥林多信徒太多或太重的壓力,以致長時間陷在憂愁當中,這不是保羅寫信的目的,看到信徒長時間受苦,我相信絕對不會是保羅所希望的。一個人不能長時候生活在「憂愁」之中,不單會傷害身體的健康,也會失去基督徒的見證,因臉上失去笑容。

2、他的信帶來了「懊悔」的果效(vv9-10)
蒙福的懊悔是「依著神的意思憂愁」所產生的,信徒被聖靈光照看到自己得罪神的地方而認罪悔改,使他們仍得救恩之樂;可是「世俗的憂愁」就不一樣了,那種憂愁是把指頭指向責備他們的人,或是硬心到底不想改變,這樣的憂愁最後將導致與神隔離的景況,失去神的救恩。
在聖經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彼得雖三次不認主,但他「依著神的意思憂愁」,哭完以後回到主的身邊,他沒有失去救恩。反而是頭堅固軟弱的弟兄姊妹;而出賣耶穌的猶大,他所產生的是「世俗的憂愁」,他選擇錯誤方向,後來上吊自殺。他們都犯錯都憂愁,但後來的結局有很大的差異。

3、依著神的意思憂愁的內涵(vv11)
「殷勤」:他們對提多熱誠的接待;「自訴」:指著用理性看到事情的真相,而非強詞奪理的辯解;「自恨」:為自己曾做錯的事後悔,責怪自己怎麼會心抹上油脂看不見事情的真相;「恐懼」:內心知道在神的家當敬畏神,同時意識到我們的身體是神的殿,有神住在那裡;「想念」:哥林多信徒對保羅的想念;「熱心」:期待再見到保羅的熱誠;「責罰」:即願意付出自己犯錯的代價,或是願意接受教會所提出的懲罰。

結論:要謹記,通常看一個人是否真正的悔改,是他的手指是指向他人還是指向自己?若是一直把過錯責任推給別人,就只會讓自己陷在「世俗的憂愁」之中,最後,他所受的「虧損」就大了。

三、作馬丁路德的禱告讀禱 (7分鐘)
1、讚美 2、感謝 3、認罪 4、祈求 5、代求

四、開始全新的一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