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0-12
方言與先知講道的對比
作者:謝明昇牧師
一、唱一首詩歌敬拜神 (3分鐘)
聆聽一首詩歌,預備心領受神的話
二、讀一段經文:讀三遍後開始默想 (5分鐘)
【哥林多前書十四20-25】:「20弟兄們,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。然而,在惡事上要作嬰孩,在心志上總要作大人。21律法上記著:主說:我要用外邦人的舌頭 和外邦人的嘴唇向這百姓說話;雖然如此,他們還是不聽從我。22這樣看來,說方言不是為信的人作證據,乃是為不信的人;作先知講道不是為不信的人 作證據,乃是為信的人。23所以,全教會聚在一處的時候,若都說方言,偶然有不通方言的,或是不信的人進來,豈不說你們癲狂了嗎?24若都作先知講道,偶然有不信的,或是不通方言的人進來,就被眾人勸醒,被眾人審明,25他心裏的隱情顯露出來,就必將臉伏地,敬拜上帝,說:上帝真是在你們中間了。」
感想:保羅進一步談到方言與先知講道之間的比較。
1、 小孩和大人
當然在這裡保羅所談到的「小孩」是指小孩在心志上是沒有主見的,是沒有能力上判斷是非的,小孩子一定要長大成大人了,他就能分辨好歹了。保羅特別要哥林多信徒在「在惡事上要作嬰孩」。即對「惡事」劃清界線,不去做那些不好的事。這樣說來「惡事」在這段它與什麼有關呢?是不是與不當的使用方言有直接關係呢?
2、 不信的人與信的人
保羅使用了先知以賽亞書的話來支持他的論述:「先知說:不然,主要藉異邦人的嘴唇和外邦人的舌頭對這百姓說話。」(賽28:11) 以前以色列人有先知用希伯來語向他們說話,他們不聽,以致亡國在異邦必須聽他們聽不懂的語言。神是不是以此希望他們能悔改,喚醒他們的心呢?「外邦人的舌頭」沒有向不信的以色列人傳達內容,但是它們確實表明了一個負面的證據,是一個審判的證據。依此,這非常有可能是當時在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不加分辨的過分強調方言,以此給不信的人作為一個證據,顯明有神的大能的同在,但保羅卻用以賽亞書之言要他們不要把方言太過「神奇化」了,如果你們查考聖經是怎樣描寫不信的人跟「外邦人的」舌頭之間的關係,就會知道方言乃是構成了一個負面的審判證據。而先知預言呢?卻是為信的人作證據,可勸醒世人帶來神的救贖,在以色列亡國之後,仍然有敬虔的以色列人從先知的話語得到益處,他們也成為以色列後來復國的火種。
3、 癲狂或勸醒
保羅講得很清楚,若大家都說方言,外邦人怎麼看這事呢?他們會說他們發瘋了,他們失去理性了;但大家若都作先知預言呢?那就不一樣了,那些不信神的外邦人就有機會被勸醒,有機會信福音了。這兩者到底你要選擇那一種呢?到底那一種才是對世人可帶來更大的祝福呢?
結論:恩賜是神給的,原來都是好的,但它必須被用的妥當 才能榮神益人,在這方面希望我們都作「大人」。
三、作馬丁路德的禱告讀禱 (7分鐘)
1、讚美 2、感謝 3、認罪 4、祈求 5、代求
四、開始全新的一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