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0-08
最大的是愛
作者:謝明昇牧師
一、唱一首詩歌敬拜神 (3分鐘)
聆聽一首詩歌,預備心領受神的話
二、讀一段經文:讀三遍後開始默想 (5分鐘)
【哥林多前書十三8-13】:「8愛是永不止息。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;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;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。9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,先知所講的也有限,10等那完全的來到,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。11我作孩子的時候,話語像孩子,心思像孩子,意念像孩子,既成了人,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。12我們如今彷彿對鏡子觀看,模糊不清( - 原文是如同猜謎),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。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,到那時就全知道,如同主知道我一樣。13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愛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」
感想:保羅對愛和恩賜提出三樣的比較。
1、 永恆和暫時相比(v8)
愛是「永不止息」的,它是永遠不會過去的;但所有的恩賜,如先知講道、說方言、知識、…等等,有一天都要「歸於無有」。恩賜乃是在今生神賜給我們作為建造教會的工具,將來到天上就不需要這些工具了。
2、 完全和有限相比(vv9-12)
完全是屬神的,有限是屬人的,這兩者之間的相比,人對永恆和神一切啟示的認識僅能是微小的片斷,就像詩人所言:「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,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,便說:人算甚麼,你竟顧念他!世人算甚麼,你竟眷顧他! 」(詩8:3-4)
保羅用兩種例子來說明:
(1)所知有限如同孩童:這小孩所知實在太有限,當他自以為懂得很多的時候,也正是他無知的時候。
(2)就像對著鏡子觀看:以前的鏡子大多是銅鏡,雖然表面已經下功夫磨得光滑無比,但還是有一些「模糊不清」不能完全反射人的影像。當我們認為自己已經完全認識神的時候,事實上離我們真實明白祂的偉大,還有很大的距離,你雖然擁有各方面的恩賜,也具有豐富屬靈的智慧,但這一切所組合而成的果效也只不過像是一面銅鏡,也不能把神的偉大和完全顯明出來。
到有一天,我們都要與神「面對面了」,這一天有可能是耶穌未來,但我們先去;也可能是耶穌已來,我們還活在世上。不管是什麼景況,那時我們就要與主面對面,親眼見祂了,所有不明白之事全都要明白。
3、 愛是無可相比的
「常存」不僅指永不止息,更表明信、望、愛這三樣,是所有信徒在信仰生命中都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;相對地,恩賜則是因人而異,各人所領受的恩賜都不同,但信、望、愛卻是每位信徒都必須持續培養與持守的,它們是基督信仰的三元素:信,引導人到神面前;愛,使人在神的愛中成長;望,持守對永生的盼望。而這三樣當中,「信」與「望」在與神面對面時任務就完結了,唯有「愛」能與信徒一同進入神榮耀的國度。
結論:這樣說來,愛和恩賜在你的心中何者為重呢?
三、作馬丁路德的禱告讀禱 (7分鐘)
1、讚美 2、感謝 3、認罪 4、祈求 5、代求
四、開始全新的一天!